更新:2024-08-16 11:45:08
金融是实体经济的源头活水,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。近日,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印发《关于开展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提出实施五大专项行动,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。
本周,“瑞丰达资产卷款跑路”的消息成为关注焦点。证监会对此高度重视,迅速行动,组织证监局、基金业协会等相关单位开展核查。
《通知》与此前发布的多项政策精神一脉相承。过去几年里,人民银行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措施,强化乡村振兴领域金融要素保障。而随着政策文件逐步落实,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持续深入,涉农贷款呈现“总量扩、占比升、利率降”特点:截至2024年5月末,涉农贷款余额60万亿元,同比增长12.1%,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.1个百分点;涉农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为25%,较2021年末提升2.1个百分点。
入之愈深,其进愈难。那么,在当前阶段,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又有何重点与难点?
一是完善机制,不断优化完善政策体系,加强顶层设计,推动金融系统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的支持。2021年以来,人民银行7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合计2.5个百分点,释放长期流动性超5万亿元,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;通过再贷款、再贴现、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,激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,并不断调整优化工具措施和政策额度,发挥了较强的牵引带动作用。下一步,还要继续加大再贷款再贴现、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运用,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乡村振兴信贷投放。支持金融机构发行“三农”、小微、绿色金融债券,拓宽可贷资金渠道。同时,更好发挥金融与财政、农业农村等部门工作合力,有效分担金融机构涉农信贷风险,形成可持续的金融支持长效机制。
二是聚焦重点。《通知》通过五大专项行动,为下一步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划出了明确的重点,对粮食安全、种业振兴、乡村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,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、新市民、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,将强化金融资源倾斜,丰富金融服务场景供给。同时,善用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联动,丰富林业碳汇金融产品,支持农业农村绿色发展。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实施力度,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增收。
三是强化协同,打好差异化服务组合拳。此前,一个颇受市场关注的问题是,随着大行业务下沉,中小金融机构如何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差异化服务之道。当前,金融管理部门再度强调,引导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结合自身职能定位、业务特色深耕“三农”领域业务,持续完善业务结构。加快健全大中型银行“三农”金融服务专业化工作机制,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支小定位,分省分类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。此外,坚持可持续发展,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,避免行政化干预对市场机制造成扭曲。
四是优化服务,不断提升金融机构在相关领域的能力建设。在制度层面,健全“敢贷、愿贷、能贷、会贷”长效机制,鼓励金融机构单设服务通道、单授审批权限、单独资金定价,提高涉农主体融资服务可得性和适配性;在技术层面,大力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,深化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,强化科技赋能,促进资金流、物流、商流、信息流深度融合;在金融基础设施层面,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,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股票配资平台查询,增强农村居民金融服务获得感和满足感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在线股票配资公司观点